欢迎访问苏州律师吕婷网站!

员工离职后,发现公司未签劳动合同,还能要求赔偿吗?

离职后发现公司未签劳动合同,赔偿诉求的法律解析


在劳动职场中,员工离职后才发现公司未签劳动合同的情况时有发生。那么,这种情况下员工还能否要求赔偿呢?这涉及多方面法律因素,以下进行深入探讨。

1. 时效规定

 

1.1 仲裁时效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在公司未签劳动合同的情形下,从员工入职满一个月的次日起,员工就应当知道公司未履行签订劳动合同的义务,其权益可能受到侵害。但实践中,如果员工在职期间未察觉,离职后才发现,只要在离职后一年内申请仲裁,依然有可能获得赔偿。
例如,小王于 2024 年 1 月 1 日入职,公司未与其签劳动合同,小王在 2025 年 1 月 1 日离职,2025 年 5 月发现公司未签合同这一情况,此时他在离职后一年内申请仲裁,是符合时效规定的。

1.2 特殊情况


如果存在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比如员工因病住院无法行使权利,导致错过时效,若能证明是不可抗力原因,时效会相应中止。

2. 劳动关系认定

 

2.1 事实劳动关系证明


即使离职,员工仍需证明与公司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指出,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一定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如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劳动者受用人单位劳动管理,从事有报酬劳动,且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组成部分等。
例如,小张离职后要求未签劳动合同赔偿,他拿出在职时的工资转账记录、工作证以及同事的证人证言,这些足以证明他与公司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2.2 证据保留与收集


员工离职后要积极收集和保留相关证据,除上述提到的工资支付凭证、工作证等,还可以有考勤记录、工作安排的邮件或聊天记录等。这些证据是主张赔偿的关键依据。

 



3. 赔偿范围与计算

 

3.1 双倍工资赔偿


若仲裁或法院认定公司未签劳动合同违法,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计算时,从入职满一个月的次日起至满一年的前一日止。
例如,小李 2024 年 3 月 1 日入职,2025 年 2 月 1 日离职,公司未签合同,小李可获得 2024 年 4 月 1 日至 2025 年 2 月 1 日期间的双倍工资赔偿。

3.2 其他可能的赔偿


如果因公司未签劳动合同导致员工权益受损,如未依法缴纳社保造成员工医疗费用损失等,员工还可能获得相应赔偿。
综上所述,员工离职后发现公司未签劳动合同,在符合时效规定且能证明劳动关系的情况下,是可以要求赔偿的。员工要及时关注自身权益,通过合法途径积极争取应得赔偿。
上一篇:公司不签劳动合同,员工可以随时离职并要求赔偿吗?
下一篇:公司未签劳动合同,员工离职后申请赔偿的流程是怎样的?